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專業本位主義不是專業---回應林萬億「為何我堅持社會局長是社工專業?」一文

回應林萬億「為何我堅持社會局長是社工專業?」一文 台北市社會局長許立民的任命引發社工界內部的討論,林萬億老師寫了一篇長文回應。我相信也理解遴選委員在過程中,希望推出理想人選,但最終柯文哲市長在時間壓力下,沒有採納委員會推薦的人選,遴選委員因而感受到不被尊重與委屈,愧對社工界而召開記者會。林老師是我尊敬的師長,他對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的投入是我所敬重,也因此認為他的意見值得花時間回應,所以我們可以持續對話與討論。 社會局長由社工專業同仁出任,我個人會樂觀其成。我切入這個議題的角度,從來不是林老師的命題「社會局長是否一定要社工專業」,而是由市長邀請的遴選委員是否適合「如此強硬堅持」社會局長一定要社工專業。這比較涉及我們在民主政治下,對遴選委員的角色認知與分際拿捏。 我們每個人對社會局長都可以有我們的堅持,我可以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堅持社會局長一定要是女性;我也可以從性別多元的趨勢,要求社會局長應該要是同志。但重點是,為何遴選委員可以自我膨脹以為自己就是市長當選人,而認為市長不能不採納遴選委員會的堅持? 在社工界討論社會局長是否應該具社工專業,就像是茶壺裡的風暴,答案一定一面倒地支持,我們自己討論的起勁,但沒有聽到服務使用者、病友團體、家屬團體從自己的經驗出發支持社會局長必須由社工專業擔任的論述(殘盟與老盟是遴選委員,但沒聽到他們從使用者的角度進行論述)。我記得當南投縣長林宗男將九二一生活重建中心移交給公所時,我和當時被解聘的社工召開記者會抗議,一樣義正嚴詞,但有人質疑:如果你們真的做得那麼好,為什麼沒有民眾出來支持你們?那時,我突然無言以對。如同林老師說的,我們努力不夠。如果有一天,社會局長不是社工專業擔任,而不等社工界自己出來討伐,民眾會出來跳腳時,社工專業所期待的肯定與認同才是真正的肯定與認同。林老師說,希望社工為案主出來堅持社會局長由社工出任,我很懷疑,如果案主發聲時,他們是否會堅持社工來擔任社會局長? 我認同林老師的文章所指出許多社會福利行政體系的問題,但我無法認同林老師把這些問題全部歸因在局長不是社工專業上,彷彿只要局長是社工專業這些問題都不再是問題。我更無法認同林老師把非社工背景的社工老師做為社工專業去專業化的罪魁禍首。 社工去專業化是發生在新自由主義與管理主義的脈絡下,社工被視為生產線的環節之一,社工的勞動過程被標準化地規範與指標式地評鑑,而不被給予充分的信任與空間去進行專業判斷。去專業化是指出社工勞動被體制異化的過程,從來不是指向社工教師是否具備社工學位。 林老師錯置「去專業化」的討論脈絡,將這次事件所引發社工界內部的同仇敵慨情緒,導向非社工背景教師的說法,不僅抹煞非社工背景教師的貢獻,也違反社工專業向來強調的全人觀點與生態觀點。也就是,一個社工教師是否適任不取決於他的學位是否社工專業,而取決於他這個人能否將所學貢獻於社工實務與知識的生產與累積,他是否夠努力把社工的知識生產與生命經驗整合讓學生看到社工的精神與典範。 只以學歷評判一個教師的價值,是專業本位主義,因為我們不再看到一個人。但這種專業本位主義不正是這次事件所反應的立場,這也是我們過去證照化背後的邏輯,以學歷、以證照、以出身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可以是好社工。只從外在條件看人,失去對人的尊重與人文關懷,社工專業如何還能稱自己是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