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4日 星期一

敘事與社工

2007年『教育探究另類取徑:自我敘說與社會參與』研討會
〈圓桌論壇:自我敘說與社會實踐〉引言稿
看著當權者的眼睛,大聲說「不!」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
王增勇
2007/06/29

有人說,九0年代是社會福利的「黃金十年」,
因為我們通過了大量的社會福利法規;
但我認為,九0年代是社會工作專業良知最煎熬的時刻,
因為我們大量地被吸納進入體制內,
與我們矢口要服務的弱勢族群漸行漸遠。

工作,要考證照;
背誦著工作中用不上的理論,
我們放棄自己追求答案的權利。
評鑑,要會寫漂亮的數據;
書寫著委員理想中的圖像,
我們失去表達實務困境的機會;
升等,要寫英文文章,
思考著期刊編輯有興趣的題目,
我們不再擁有與身邊伙伴對話的能力;
書寫,總是為著不認識的陌生人。

曾經存在於竊竊私語、促膝長談的親密對話空間逐漸被吸納而消失,
社工與案主的故事逐漸只允許一種形式的聲音被聽見、被敘說;
無所不在的表格,時時提醒著我們要以統治者的角度,
「正確地」詮釋案主的世界;
逐漸地,我們聽不懂案主的聲音,
一如體制不懂我們工作的辛苦;
我們聽不見彼此的聲音,
一如我們聽不見自己當初要作社工的召喚。

當我們正為自己在體制內努力掙得的位置而沾沾自喜之際,
巨大的孤立與斷裂正累積在每個有血有肉的社工人心中,
卻沒有語言可名之;
當我們忠實地將案主分門別類送進福利體制的生產線上,
因為不符規格而被淘汰的需求,時時考驗著我們信守的工作理念,
卻沒有伙伴可以訴說。
我們唯恐自己是團體內的異端,
小心收藏著自己的情緒,唯恐被認出。
靜靜等待著,
起義的大纛被舉起。

有個故事是這樣的…

不久以前,
有一個學者到美國進修,
回國後舉著「優點個案管理」的牌位,
昭告天下:這是台灣家庭暴力服務體系的未來趨勢;
透過國家、民間組織、學者三位一體的加持下,
優點個管的語彙成為家暴體系中最時髦的名詞。

一群社工被欽點成為優點個管聖殿的守護女神,
背負著宣揚優點個管的使命,
在研討會上,只要主管一個眼神,
女神們就身先士卒地舉手發言,
證明優點個管的神效。

直到,有一天,女神們發現:
為了配合研究,他們花大量的時間寫報表;
為了完成案例報告,他們沒有時間與個案相處;
即使個案沒有進展,他們也要依進度生產報告;
他們不知道,到底他們服務案主,是為了研究還是案主?

他們被要求無限制地提供友誼支持,
卻發現機構並沒有相對減輕他們的工作量;
他們被要求「優點」地對待案主,
卻無法要求機構「優點」地對待他們;
這個矛盾被埋在深處,
因為優點個管是不容質疑的,
做不到一定是個人的專業能力問題。
他們以為自己是神選的子民,
卻發現那些沒被選擇的過的比他們幸福;
女神生氣了!

在一場被機構指示進行的行動研究中,
女神們聚在一起敘說原本被預設的腳本,
意外地卻浮現「為什麼優點個管只能是專家詮釋下的版本?」的提問,
女神們開始尋找自己所認識的優點個管,
並集體把它書寫成「我與優點個管之間的舞曲」報告。

這回,機構主管生氣了,
說這個研究裡只有「敘說」,沒有「行動」,所以不是行動研究,
「敘說」不是「行動」,因為女神沒有依照原先說好的腳本演出;
當被消音的故事開始被敘說與被聽見時,
被壓在底層的社工員超越了對權威的依賴,
相信自己的經驗是值得被敘說的,
說出的故事值得被紀錄成文字,
當個人的故事被說出時,其他社工的故事也蓄勢待發,
因為這是屬於這個世代的社工人共同的故事,
誰說,敘說不是行動?!

機構需要優點個管為機構的祖靈增加靈力,
好維持機構下次競標的爭奪賽中脫穎而出。
在機構二十週年的研討會上,
女神們堅持以自己的面貌出場,
要面對所有的當權者,
大聲說:不!這是我的故事,沒有人可以否定她!

女神,當他勇敢的說出自己的故事,
此時才真正地成為可以召喚眾人的女神。